• 首页
  • zotye是什么牌子的车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zotye是什么牌子的车 > 新闻动态 > 司马光砸瓮、掩耳盗钟……为啥老是要改教材?_影响_文化_故事

    司马光砸瓮、掩耳盗钟……为啥老是要改教材?_影响_文化_故事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9:59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    曾经在抖音上刷了不少这样的案例,现在的课本上跟之前的很多的不一样了。

    比如司马光砸缸要变成司马光砸瓮,掩耳盗铃要改成掩耳盗钟,凿壁偷光要改成凿壁借光…

    诸如此类,语文教材变得都快不认识了

    与此同时,一些熟悉的字音现在也发生了变化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骑(jì)红尘妃子笑现在变成了一骑(qí)红尘妃子笑。

    为啥老是要改教材?

    第一,不改显不出来专家的水平高

    专家们不是扎根教育第一线的,专家们都是高高在上的。他们是教育理论的制定者,他们也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,他们不是实施者的

    但是他们又不能尸位素餐,必须要搞出一点动静来,让普通老师、普通学生都知道他们的存在,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在他的计划之中的。

    所以就在那儿抠字眼儿,就在那儿搞学术研究,而唯有改革教材才能引起轰动,才能让社会知道他们的存在。

    展开剩余66%

    而对于这样的问题,普通老师是做不到的,所以也能更加显示出他们的水平高。

    第二,改了以后才能彰显专家们的研究精神

    司马光砸缸或者砸瓮,究竟是掩耳盗铃还是掩耳盗钟,对于普通人的影响并不大,因为我们看重的是司马光的精神,以及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对孩子们道德上的熏陶。

    但对于专家来讲,他们在意的不是这个,他们在意的司马光到底砸的是缸还是瓮?所以他们查找古籍,他们寻找历史源流,最终确定司马光砸的是瓮,而不是缸,也要求在今天的课本当中进行修改。

    而凿壁偷光,很多专家认为,偷毕竟是不好的行为,这个故事容易给孩子们带来不好的影响,也需要改掉。

    不得不说,专家们真的很认真,他们的研究精神实在令我辈佩服。

    专家们辛苦了,把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,把我们所熟知的文化,把我们错了几十年的观念,从根源上修正过来,这些专家们真了不起。

    第三,改与不该,不是专家说了算

    令人想不到的是,还有人对凿壁偷光,这里边的那个偷字特别敏感。觉得这个人是一种不太好的行为,会影响到小学生的道德发展。

    但是对于这样的故事,我们要更加侧重于它的正面的积极的教育意义,而不是去抓那些细枝末节。

    同样的道理,愚公移山在今天看来还破坏生态环境呢,是不是也要。把他从教材当中删去

    无论是愚公移山也好,还是夸父追日也罢,还是司马光砸缸等等,这里面传递着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,传递的是古代先民的精神,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故事,更多的也是继承他们的精神,而并非继承他们的实际行动。

    司马光砸缸还是砸瓮,对于这个故事的内核影响并不大。

    我们要知道的是,这些故事流传到今天,是历史的积淀,是历史参与者的记载,它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。

    今天贸然修改,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和学习成本,也极容易让普通人对文化传承充满疑问和反感。本来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,凭什么一定要让专家们来定义?

    发布于:山东省

    相关资讯